依山傍海的浙江台州,是中国股份合作制的发源地。这里民营经济占比达99.5%,堪称我国民营经济最集中、最活跃的地区。
以“民营经济立市、制造之都立业、垦荒精神立心”的台州,也是中国制造业重镇——超过6.9万家制造业企业,有299个产品在细分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外第一。
在贯彻新理念、融入新格局的今天,“台州制造”如何迈入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阶段?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探访多家台州企业,希望从奋力进击的市场主体中找到答案。
模具号称“工业之母”,其市场行情起伏被视为制造业的“晴雨表”。记者“台州制造”调研的第一站,正是以“中国模具之乡”著称的黄岩。这里的注塑、吹塑和挤塑等塑料模具产量,分别占全国的30%、40%和80%。
去年上半年,由于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大暴发,防护口罩供应严重短缺,生产口罩“心脏”熔喷布的重要设备——熔喷模头大爆冷门,搅得行业沸沸扬扬。
各地客商纷纷涌入黄岩,熔喷模头一模难求。黄岩不少模具企业随机应变,加入到熔喷模头生产大军之中,指望能从中“捞一把”。
随着国内防疫物资供应日渐充足,熔喷模头市场迅速回归平稳。有人赚得盆满钵满,有人赔得血本无归。一位业内人士感慨,“几个月前值一套房的模头,怕是只能当废铁卖了”。
然而同在黄岩,一街之隔的两家知名模具企业,用自己的选择告诉人们:把握机会与坚守方向并不矛盾,企业家要有比赚钱更远大的目标追求。
在2020年的黄岩智能模具小镇,精诚时代集团(以下简称精诚)董事长梁斌成了最被同行艳羡的企业家。
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,精诚的熔喷模头订单井喷。“以前连代工在内,一年都做不了100套,这回8个月做了1000多套。”梁斌受访时称,这就是中国制造的疫情反应速度。
精诚副总经理陈福蓬和记者说,去年精诚生产的高端熔喷模头、防护服面料模头,分别占国内市场的八成和六成以上,销售额达10亿元。
在同行眼中,精诚是这轮熔喷模头行情的头号赢家,但与那些“捞一把”者截然不同。
2020年初,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来,精诚接到为恒天、中石化等央企直供熔喷模头的订单。
“中石化订购3.2米的熔喷模头,我们交付只用29天,创造了迄今最快的生产纪录。”提起临危受命助力疫情阻击战,梁斌难掩自豪。
疫情之下,国内众多厂商转产口罩、防护服等医疗物资,熔喷模头和防护服面料模头的价格,一度被炒上了天。梁斌最忙碌的时候,一天要接400多个电话,客户们讨论的重点不是价格,而是反复跟他争取交货时间。
眼看着厂门口拉货的车辆排起长龙,这名气质儒雅的企业家不禁感慨:人们常说楼市火爆,场面也不过如此吧?他和记者说,2020年精诚营收13.7亿元,高于往年四倍多。
“这回精诚可赚嗨了。”当地一位行业人士对记者称。梁斌却不以为然:“天天惦记赚钱,结果往往赚不到钱。只有专注把一件事情做好、做对,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。”
早在2015年,精诚就已完成了熔喷模头的研制。“当时,我们判断二孩政策放开后,用来生产母婴用品的熔喷布将大有市场,这会带来熔喷模头需求上升。”陈福蓬回忆说。
谁知,没等来预期的“婴儿潮”,却先遭遇了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。面对需求急剧增长的熔喷模头市场,已积累5年经验的精诚迅速乘势而上。
“熔喷模头属于标准化的模具,数据都是通用的,搞模具的一看都明白,但真做起来发现想得太简单了。”一位悔不当初的黄岩模具企业主,坦白说自己盲目跟风的心路历程。
梁斌则认为,生产熔喷模头看似不难,技术门槛并不低,想做好不容易。“后来市场上一些熔喷布,因此出现了质量上的问题。”他对记者解释道。
陈福蓬给记者打了一个比方:“它的原理就像挤牙膏,光知道如何挤出来不行,还需要手感。温度、流速、流量、剪切率等等,这一些因素都要考虑和掌握。”
在梁斌看来,做企业不能凭冲动,疫情毕竟是偶然事件,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方向。
“当时如果产能够的线亿元订单也没问题。企业要坚守自己的方向,在细分行业做精、做细,规模自然会上来。”梁斌说。
1998年,梁斌决定创业时,黄岩最红火的是注塑模具。他却选择差异化发展,进入相对冷门的挤出平模头制造领域。
挤出平模头是生产板、片、膜等制件的关键成型装备。当年梁斌听从专业的人建议,开始关注挤出模具技术及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。他发现与别的类别的模具相比,欧美挤出平模头企业未来的发展时间短,而国内这个细分产业尚未起步,还属于一片蓝海。
当时,即使在“模具之乡”黄岩,也没人知道如何做挤出平模头,连国内出版的专业书籍中,也只有简略的相关知识介绍。梁斌从基础知识学起,靠自己一步步摸索。
2004年,自信满满的梁斌带队赴德国杜塞尔多夫,参加国际模具展览会,直到展会结束,也没签下一张订单。后来他才知道,德国人一眼就看出精诚模具结构设计不合理。
如今,精诚已是全球最大的平面挤出模头制造商,去年精诚模具产量达到3800多套,超过其长期对标的两家美国公司产量之和。作为中国挤出平模头的历史见证人,梁斌深谙企业规模与竞争实力关系。
“在全球细分行业市场,产能第一的中国企业实在太多了,这并不值得标榜。美国EDI和科罗列两家企业的创新能力非常强,精诚总实力目前可算是世界前三。”梁斌说。
从德国无功而返后,精诚决定打入用户非常挑剔的日本市场。经过十几年努力,从刚开始产品质量达不到对方要求,到成为日本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进口厂商,精诚品牌影响力逐渐放大。几个国外行业巨头还动了收购它的念头。
梁斌当初选择做挤出平模头,也曾担心商品市场规模过小,难以支撑企业长远发展。但随着中国大陆成为“世界工厂”,国内挤出模具的市场呈爆发式增长:一次性透明饮料杯、铝塑复合板、PC中空板……各种板、片、膜等产品层出不穷,精诚顺势做大做强。
早年iPhone第一代、第二代手机上市时,95%的配件都来自境外。用梁斌的话说,当时只有了解的份,一点参与的机会都没有。
如今,市面上知名品牌手机的零部件,如后盖板、屏幕导光板、锂电池隔膜,包括折叠电子设备屏幕必不可少的材料——PI膜等,很多都用精诚的模头生产。与中国制造升级同步,精诚逐渐嵌入苹果、华为等科技公司的产业链,这也让梁斌身价倍增。
当“规模自然上来”时,企业家需要思考未来的路如何走?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的精诚,亦在寻找新的发展空间。
梁斌埋首挤出平模头20余年,切实感受到行业的变化——“大路货”订单慢慢的变少,个性化订单慢慢的变多。过去客户80%的产品相同,20%的不一样,最近几年正好反过来了。
同时,国内塑料企业正从传统塑料向功能性塑料进军。过去食品保质期一般是半年,现在要求一年甚至更长时间,不允许添加防腐剂,包装材料的隔氧效果变得十分重要。
精诚经过一张张订单的锤炼,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设备商。往往客户提供的需求,只是终端产品的长宽厚度,或是产品的材料组成,甚至只有产品的功能说明。
这就要求技术人员一定同上游材料商和下游客户一起,根据物料特性做设计、搞研究。关注新材料,跟着产品一起迭代升级,使精诚在新材料和新工艺上有了更加深厚的积淀。
通过与上下游企业接触磨合,精诚开始将产业链延伸到光学材料领域,在加拿大设立有机光电研发中心,主要研发智能玻璃和有机太阳能项目。
2018年,精诚与材料专家肖淑勇博士合作,成立浙江精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,通过挤出模具技术与有机光电新材料技术相结合,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“悬浮纳米粒子控光智能玻璃”。
“我们采用自主研发的纳米光阀技术,只需一个按键,就能精准调节玻璃透光度,达到遮光、控温、节能的效果。”精一新材料科技执行总经理张昱喆说,该款玻璃将大范围的应用于交通工具、建筑等领域。目前,公司正与福耀、AGC等汽车玻璃生产供应商洽谈合作。
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。梁斌和记者说,海外同种类型的产品的高昂价格,让国内车企望而却步,但这正是精诚的机会所在。
如果说精诚靠多年积累顺势而为,成了熔喷模头行情的大赢家,与其一街之隔的浙江凯华模具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凯华),则是“不赶行情,却赢得了行情”的逆袭者。
面对做熔喷模头挣快钱的诱惑,凯华创始人梁正华不随风起舞,坚持“把自己的事情做好”,专注汽车仪表盘模具、保险杠模具等主业。
1994年,浙江大学毕业生梁正华本可以留在省城杭州,可他却放弃分配,执意回到家乡黄岩。
“小时候,和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电视,就觉得当老板特别威风。”梁正华笑言当时选择回老家,就是一心想要做老板。
2000年,已在模具行业摸爬滚打6年的梁正华,创办凯华圆了自己的“老板梦”。与梁斌选择冷门细致划分领域不同,凯华专攻黄岩模具中最热门的汽车注塑模具。
在业内以“大”闻名的凯华,号称“全球少数几个掌握特大型注塑模具技术的企业”。
凯华技术研发部经理林连明回忆,当年毕业找工作,他比较了几家有意向的模具企业,后来决定选择凯华,正是因为“这家企业做大型模具,看起来更厉害一点”。
作为全球最大的塑胶模具制造商之一,凯华也是国内第一家拥有3300T成型设备的模具企业。不过,梁正华偏偏选择了世界上最小的鸟类——蜂鸟,作为企业标识。
“我希望凯华像蜂鸟一样,既有速度又有激情。”梁正华指着办公楼外墙上的蜂鸟标识对记者道。
“黄岩火车站满眼都是模具企业的广告,但若想赢得订单,还得靠速度。”凯际市场部副经理林威说,“今天的客户不仅要求交货周期短,还应该要考虑使用你的模具,能不能提高他的生产效率。”
曾跑过国内多地马拉松赛事的梁正华,并不讳言自己对速度的追求。他曾把公司办公楼建成火车头的形状。
2020年2月,受疫情的影响,凯华员工无法正常到厂。为保证国外业务不受影响,以技术部、市场部、项目部及加工部共有94名员工线上办公,实现项目进度零异常。
去年上半年,熔喷模头行情一片大好时,这只兼具速度与激情的“蜂鸟”——凯华却没有闻风而动。
当时,连一些为凯华做配套的加工公司,也都一窝蜂去做熔喷模头。“即使我们的加工费提价,也没有人接订单,导致供应链一度瘫痪。”梁正华回忆道。
为了找到零部件供货商,他一个人跑到上海、江苏、广东、青岛等地,期望从外地寻找合作厂商,将已经断掉的供应链补上。
疫情之下,梁正华从始至终没有“赶潮流”的念头。“别人做熔喷模头都赚了几千万、一个亿了。有人不理解就问我,你设备这么好,为啥不去赚?但我只想把主业做好,别的我做不了。”梁正华如是说。
爱好跑马拉松的梁正华,深知做企业不是百米冲刺赛。“我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晰,做最专业的注塑模具。企业有了明确的目标定位后,一定要让自己变傻、变傻、再变傻,坚持、坚持、再坚持。”
由于许多同行都忙着挣快钱,打乱了原有的生产计划,产品订单和服务受一定的影响。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供应链安全,不少客户将订单转给了保持正常生产节奏的凯华。用林威的话说,不跟风不意味着一定错过了行情带来的红利。
疫情之前,凯内外业务各占50%。海外业务中,美国、欧洲、日本市场各占30%。
2020年初,国内很多客户没有在第一时间复产复工,但手中握有大量海外订单的梁正华心中不慌。等到4月份,疫情在全世界蔓延,凯华的国内业务又恢复了正常。
梁正华和记者说,去年美国市场订单下滑得厉害,但企业通过开拓日本和泰国市场,依然实现增长。
尽管汽车注塑模具现在为凯华提供了65%的订单,企业亦谋求在物流、家具、家居、家电,以及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发力。
在陈列着汽车仪表盘和户外用品的展厅,梁正华对记者谈起未来:“我不懂的行业,坚决不碰。公司的业务拓展,要从模具主业延伸。打个比方,客户用我们模具产出的产品销往全球。未来能不能把中国区的产品制造直接让凯华承接?”
在梁正华看来,经营企业更像在跑一场马拉松。凯华创立之初,只能给其他模具企业做配套加工,两年后才开始生产模具。
“之前工作的那家企业规模还大一点,但经过了解,我感觉凯华的氛围更蓬勃向上,前景更好。”如今邓超已成长为凯华供应链副总经理。
2006年,凯华进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期。行政部经理闫慧玲回忆,当时凯华为台湾东阳模具做代工,来了两三名台湾专家驻厂指导。所有项目开始实行表单管理,产品从童车模具升级为汽车模具,公司制作工艺和管理水平都发生了质变。
随着公司在上海、西班牙设立办事处,海外订单越来越多,凯华又迎来了一项革命性的变化——建立自己的设计标准库。
早年黄岩模具企业的设计,全靠模具组长个人经验,习惯边做边改。同样的产品,换个人再做一次,质量控制存在很大差异。
随着与法雷奥等海外客户的合作越来越多,为稳定产品质量,提升设计效率,2008年前后,凯华开始一边参考大客户的标准,一边从实践中总结经验,建立自己的设计标准库。
刚建立标准库的那几年,凯华设计人员成了整个黄岩模具行业的“香饽饽”。林连明回忆说,每天下班都能看到,厂门口蹲满了前来挖人的“说客”。与他同批进厂的60名大学生,现在仅剩两名还在凯华。
林连明也被邀请参加过一次饭局,席间对方开出了优厚的条件。他思虑再三,还是选择留下来。
近年,凯华又推出品质月报会和经营月报会的“两会”制度,进一步提升管理上的水准。
“全公司中高层都参加,每个部门经理都要上台汇报。不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可以说出来,大家一起探讨。”闫慧玲说。
作为黄岩模具产业集群的代表企业之一,凯华自主研发的Mucell微发泡技术,一度打破国外技术垄断。2020年6月11日,凯家工业强基项目——节能汽车微发泡成型技术实施方案,通过了工信部的工业强基项目验收。
公司项目总监蒋建华介绍,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,运用微发泡技术,能减重8%-20%,顺应汽车节能减排轻量化的大趋势。目前,凯华已成功引进并改装了3台微发泡成型设备,位居行业领先地位。
“2004年,我去德国参加展会时,就下决心一定要把凯华的模具做到全球前三名。这是我的梦想,也是企业的目标。十几年来,凯华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在前进。”梁正华说。
- 上一篇: obv目标看60分钟 OBV构成的基本原理
- 下一篇: “工业强市”太仓市奏响高水平发展最强音